俯瞰王家坪。
王家坪革命舊址一角。
王家坪毛澤東舊居。
陜西日報見習記者 羅曉蘭 記者 白亮 文/圖
主動撤離
1947年3月18日下午,10歲的郭紹義躲在延安市寶塔區寶塔辦事處王家坪村的一個山溝里,和全村人焦急地等待著。軍隊的第二道防線已被突破,胡宗南的部隊就要進城了。
王家坪是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都曾在此居住。
早在1947年3月初,蔣介石就調集了34個旅23萬人的軍隊,向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發動“重點進攻”,并出動了大批飛機轟炸延安。到18日,槍炮聲越來越近。
中央軍委的警衛員不時跑來向群眾報信:“別著急,主席不走,還沒決定。”
過了一會兒,警衛員又跑過來說:“主席還是不愿意走。”彭德懷幾次催主席撤離,他仍不動。
最后,警衛員告訴大家:“毛主席同意走了!”聽到主席要走,大家一時難以接受。“當時的軍民關系確實很好,情同魚水,一點不假。”見過幾次毛主席的郭紹義說。
3月18日黃昏,毛主席和周恩來、王震同坐一輛吉普車,最后一批撤離延安。
此前幾天,在接見新四旅的干部時,毛主席就鼓勵大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說:“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事實正如毛主席所料,一年多后的1948年4月21日,解放軍收復延安。5月中旬,西北局機關遷回延安,駐王家坪。
魚水情深
郭紹義的父親早逝,母親裹過小腳,全家的生活重擔早早地落在大哥郭金強的肩上。郭紹義說:“大哥在外當苦力,一包東西一百二三十斤,就這么扛,給累到吐血。”母親趕緊帶大哥到當時的中國女子大學醫院看病,那里的醫生卻建議他們去李家坬的延安中央醫院。但是窮人不敢上大醫院,怕花錢。“醫生對我們說,共產黨醫院不要錢。”于是一家人迅速趕往中央醫院,大哥也順利住院。
入夜,郭紹義挨著母親,躺在中央醫院狹小的門房里。母親一夜未合眼,看著醫生提著馬燈在院子里走來走去。
3天后,大哥的病痊愈,醫院果真沒有收費。為了報恩,母親挨家挨戶借雞蛋,一家湊幾個,湊齊了一籃子雞蛋送到中央醫院。醫院卻堅決不收,僵持不下之際,一位醫生說:“這樣吧,我交給你一個任務,你用這個抵銷。”
很快便到了四月初八,清涼山上舉行廟會活動。帶著任務的母親吃過飯就早早出發了,她坐在路邊,逢人便講:“共產黨醫院看病不要錢,大家生病了都去醫院,不要相信鬼神。”她很好地完成了醫院交給她的宣傳任務,群眾反響很大,這件事還登上了當時的報紙。
同樣想報恩的,還有村里的其他老百姓。
那時只要有演出活動,中央軍委都會邀請附近的老百姓前去觀看。郭紹義記得很清楚,演出前,會有專人過來,邀請全村老百姓。他說:“那時在軍委禮堂,我們都在第一、二排坐著,毛主席進來后就坐在我們這一溜上。”那時的座次安排,是群眾在前面,后面才是其他領導,最后面是戰士。
每逢春節,軍委還會邀請每家的代表前去喝酒,拉家常,并讓群眾提意見。
久而久之,老百姓心里就開始惦記:“光是公家請我們,我們老百姓也要回請啊!”
機會很快來了。有一次,延安來了外賓,王家坪的老百姓主動請纓,要接待他們。“我們就做了年茶飯,油饃饃,還有紅肉,放在籃子里提了過去。”郭紹義回憶,在老百姓集體打下的既當夜校又當防空洞的窯洞里,大家一起接待了外賓,由于語言不通,喝酒時大家就拍三下桌子,再一起干杯。
郭紹義的母親識字,晚上常在家里給大家講故事,所以家里時常很熱鬧,連毛主席的警衛員也愛和她打交道。郭紹義說:“警衛員來了,我們家的狗也不叫,他們常給它喂饃饃,給喂慣了。”
那時延安特務多,有一次聽警衛員說:“昨天來了特務,可把我們緊張壞了,大房子上全是哨兵。”
中央機關主動撤離延安的第二天,侵占延安城的胡宗南部隊把王家坪和鄰村少數不愿離家的人趕到一起,圍成一圈。敵人問:“你們把毛澤東送哪里去了?”老百姓答:“我們不知道他在哪里。”敵人不相信,但再三盤問也問不到中央機關的行蹤。第二天,才把村民放回了家。
舊址新貌
70年過去,當年10歲的郭紹義如今成了耄耋老人。憶苦思甜,如今的生活讓他感到滿足:“政府對我好著哩,租房能收下幾千塊錢,建材市場一年也可以分點,不靠娃娃們都可以。”
王家坪,昔日上演過一幕幕歷史故事的“舞臺”,也成了革命舊址,是延安乃至全國的熱門景點。記者走進王家坪革命舊址時,發現即使是冬天,景區內依然游客眾多,許多單位組織員工來此培訓學習。一位來自鄭州市工商局的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一行100多人在此進行歷時3天的黨務學習活動,這天下午學習的是毛主席與毛岸英的“感天動地父子情”。
而景區外,是濃濃的煙火氣。一位老奶奶正在兜售陜北狗頭棗,遇到游人問路,熱情作答。不遠處,一名小販正在叫賣新鮮橘子,顧客通過手機付錢。
走進王家坪村,當被問起當年黨中央從此地出發轉戰陜北的故事,即使是年輕人,也略知一二。一名村民指著自家門口種著花的馬槽對記者說:“這是周恩來的馬當年用過的。”
41歲的白延峰告訴記者,自己家原來的老窯洞就在王家坪舊址內,當時被中央軍委使用。他說:“當時中央領導說給房租,我們沒要。”如今,白延峰在村里經營一家小賣部。
王家坪村委會主任白有樂介紹,全村現有236人,沒有一戶貧困戶。“村里發展三產,建材市場和民俗文化廣場最多時一年可以收回290多萬元,全部分給村民。”白有樂說,未來政府將在此地進行棚戶區改造,村民將獲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成為擁有新房的市民。
寶塔區除了廣為人知的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紅色景點外,還有不為大家所熟知的八路軍三五九旅旅部舊址、八路軍炮兵學校舊址、九龍泉烈士紀念碑、青化砭戰役舊址、蟠龍戰役舊址等眾多紅色印跡。
除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寶塔區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同時,這里還是全國山地蘋果最佳優生區,生產的小雜糧、紅薯等農產品品質優良,遠銷全國各地。近年來,全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