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频在线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_啪啪伊人网_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 - 护士月月和建建完整版小说

top_wz.png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綜合--文化藝術--文苑藝林

文苑藝林

陜北八月天

發布時間:2019-03-07 16:33:31 瀏覽次數:3847 來源:  分享:

史小溪

        長風朔雨,切割陜北高天厚土;日精月華,鑄造出高原層層褶皺中一個五谷豐登的八月。熬過冬,長過春,苦過夏,八月,陜北金燦燦的收獲季節到了……

        我的朋友,你知道么,如果說陜北最美麗最明媚的季節是農家四月山丹丹花開的時候,那么,我告訴你吧,陜北,她最美麗最富饒的季節是農家八月天。

        當節氣漸漸進入八月的時令,博大慈祥的黃土高原便搖曳著,鼓蕩著,喧嘩著,向你袒露出豐滿,迷人的秋色。

        惟有這個季節,高原才暫時隱去了她荒涼貧瘠的本色,向人們寬厚而無私地奉獻出果實和收獲。

        現在,面向八月的高原,你不妨先粗粗領略一番八月的景致吧:糜谷是黃燦燦的,高粱是紅彤彤的,蕎麥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綠豆莢是黑玖玖的,白菜是綠瑩瑩的,玉蜀黍亮開自己金黃膚色,煙草袒露出它青油油胸脯……五彩斑斕的秋色錯落有致地塞滿溝溝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輕風刮過,山洼溝壑的莊稼間,散發出甜蜜的氣味;川野河谷,像少女的黃裙子灼灼燃燒。

        田野上最后幾株遲放的向日葵也黃澄澄的,吸引著幾只翩翩起舞的黃蝴蝶,充滿黃色芳香。寧靜溫馨的小徑邊,孩子們推著自己用高粱秸穿南瓜折疊而成的獨輪小車,盡是這樣的小車,吱吱呀呀,黃皮子大南瓜旋轉,旋轉,徐緩地伸展。呵,許久未見到這樣的情景了,它令人想起比利時象征派詩人維爾哈倫筆下的風輪……

        如果你有興趣跟隨農人們到田野勞動一會,你即刻又會產生一種微妙變化,你會不知不覺為高原勞動人民那種駕馭自然的高超本領折嘆。“東山里的糜子西山里谷,套黍地里帶豇豆”。套黍是陜北人對高粱的俗稱,那套黍套種豇豆,美如彩虹落到了地上。側看,一層泛紅,一層湮綠,一層透黃,美麗而層次鮮明;俯視,則輕軟,虛幻,朦朧,一種顏色融于另一種顏色,像花蝴蝶的翅膀一樣自然,貼切。

        陜北盛產小米,糜谷自然是這里主要農作物。“憨老婆生的好兒子,圪里圪嶗種的好糜子”。老實憨厚的山野莊稼人,從不鄙薄自己的命運,敢于聲稱自己才是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主人。你看看那漫山遍野、種類豐富的糜谷吧,那谷子有:粱谷,酒谷,掐谷,小黃谷,干撈飯,馬鞭梢,牛尾黃,刀把齊,延水號;糜子有:大軟,紫蓋頭,瓦灰,焦底,馬尾巴,紅小糜,黃條帚,高原豐……陜北農民,多少年在這些土地上播種,在這些土地上收割,他們很難為世風所動,他們只是苦心經營那些農家最需要的、耐旱耐寒或小日月的莊稼——這些千百年來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最適合本地生長的莊稼。自然,地里還是多起來一片片這里自古從未長過的煙草,芍藥,甚至日本北海道蕎麥,波蘭糖蘿卜。這些農村產業結構巨大變革中的新品種呵,舒緩地彈著節奏,把迷人的秋色點綴得更加瑰麗多彩。

        現在,八月的馨風掀動川野和山梁的糜海、谷浪、紅高粱。那些豆菽、黍稷蕩漾著,它們錐型的筒狀的帚狀的紡錘的哈姆雷特一樣的穗子搖晃著,它們寬闊的窄厚的狹長的針形的線狀的葉片碰撞著,不斷颯颯作響。聽吧,聽吧,河谷山川的莊稼是在怎樣地鳴響著啊!那渾厚的沉甸甸的聲音,仿佛小澤征爾在指揮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陜北高原,五谷雜糧的故鄉!不到陜北,你是領略不到這種五谷雜糧豐收的氣勢和景象的。        呵,這時你溫慰陜北那些形容莊稼大豐收的農諺吧:“蕎三麥四豆八顆”,“好了刀把齊,不好端挓起。”是的,當你撫摸一爪結三粒的飽滿蕎麥,當你剝開一莢八顆的滾圓豆粒,當你揮鐮割著又粗又壯、刀把子般齊刷刷的金谷,你想到過農家為這豐收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么?“三伏雞刨出,強似立秋細摟鋤” 。“七遍棉花八遍瓜,九遍老麻子實圪爪。”實圪爪,是果實累累的陜北土語,而這累累果實,需要農家九番精耕細鋤啊!于是,高原褐黃色的土地上,高原三伏莽烈而粗野的太陽下,一群高原的子孫,蘸著心血、汗滴,調配著豐秋最初的色彩……

        俗話說:秋風糜子寒露谷,霜降之前刨紅薯。進入這些八月的農家節氣,緊張的收割便開始了。

        這時候,長天遼遠高爽,藍格瓦瓦的。藍天下的金山碧野,到處可見赤腳裸膀的農人,他們揮鐮開割,任八月的艷陽浴著他們黧黑的脊梁……

        偶爾,那高一聲低一聲的古老的信天游就順著山洼飄過來:

 

    崖畔上開花崖畔上紅,

    受苦人盼望過好光景。

  

    打碗碗花就地開,

    你把你的白臉臉轉過來。

 

        ——八月山野裊裊回應的山歌呀,渾厚而悠長!歌手是蓄著小胡髭的年輕后生,身材展展揚揚,壯實得像一頭公牛犢。

        信天游,也叫順天游,酸曲兒,是陜北廣泛流行的山歌,趕腳的的人吆上牲口唱,婦女在家里紡線線、納鞋底唱,農人們用它來消除疲勞,石匠們用它來驅逐寂寞。它是農人發泄自己情趣、寄托自己美好感情的歌聲呵。那么,小伙子在期待什么呢!也許,隔著小河你就會聽到這樣的回答:

 

    哥哥你人窮志不窮,

    小妹子最愛這號人。

  

    一根干草十二節,

    誰賣良心吐黑血。

 

        ……表白的純真,甜美,大膽,熱辣辣的。

        不用說,歌手是位留著長辮子的豐滿俊俏的女子。也許那女子就大著膽兒,紅著臉兒,顫著聲兒對著山溝那邊唱了;也許不唱,只是在沒人的時候,悄悄遞過來一個繡著花兒的荷包,或從懷里掏出一把又甜又鮮的紅棗兒偷偷塞給他……

        但多數時候,你會聽到的。——陜北人,直率而坦白!當那種狂熱的生命精髓在他們的內心躍動著。他們甚至會唱出更粗野酸甜的歌。自古以來,陜北就有“人憑衣衫馬憑鞍,好婆姨憑的男子漢”的說法。所以,一個男子大膽追求一個女子,或一個女子熱烈愛著一個男子,不會被當成是什么丟人現眼的事的。你就斂聲屏氣聽吧,果然,那遠山又傳來攔羊老漢酸溜溜、惆悵悵、羨慕而又妒意的歌聲:

    

    年輕的看見年輕的好,

    白胡子老漢灰燒燒……

 

        哦,唱吧!面對稔熟豐獲,面對疲勞辛苦,怎不悠然自得唱幾聲呢!——太累了! 自銀灰色的黎明開始,他們就持續不懈地開始勞動。露珠被他們高綰的褲腿碰落了,他們常常發出低沉地喘息。午晌時,餓了,一家人就蹲在地頭,圍著飯罐,草草野食一下,便又開割了。整個田野都感覺到一種喧嘈和騷動,各樣莊稼都要趕著往回收獲。“拔一行蕎麥風磨一行谷”啊! 蕎麥怕霜,要先收,而此時谷子也急急成熟了,農家騰不出手,只好眼睜睜看著辛勞一年的谷粒任山風搖損……

        漸漸,一片片莊稼割倒了,一簇簇火炬般燃燒的紅高粱簇起來了,一行行金黃閃亮的糜谷擁起來了,一侖侖玫瑰色的蕎麥輪廓出現了……長于攝影的同志,如果這時你將鏡頭對準山上山下,那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呀:平川道,拖拉機奔騰馳騁,忙著往回運送玉米棒子,葵花盤子。農民或者趕著牛車,車輪軋軋的,牛哞哞的,緩緩拉著谷物。而山洼、溝壑,蒼茫模糊的暮色中,農人們背著、擔著比自身大幾倍的沉重的莊稼捆,正在山路上蹣跚挪動……

        八月大地,該多么富有感情、色彩和詩意呵……

        豐收的秋天,也給果園帶來了一片絢爛的景象。紅香蕉亮紅鮮艷,黃元帥澄黃璨然。大鴨梨熟透了,逍遙著,在墜彎的枝頭閃耀青光。馬奶子葡萄晶瑩透明,綠綠的,紫紫的,嘟嘟嚕嚕垂掛下來,葉子已蔚為一片醉人的深紅。

        但更惹人注目的,卻是一望無際的、滿山遍野的棗林。

        陜北棗林,年代悠久而氣勢宏大。窯畔,崖坡,村口,路旁,院落,每個村莊都密密層層圍著一片棗林,每個家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棗樹。八月中秋,棗子就全熟紅了。黃綠綠的葉簇中,閃耀著圓的、長的、珍珠瑪瑙一樣紅艷艷的大紅棗兒。金風灑脫,紅棗兒在空中顫栗著,搖擺著,不時“崩——噠”落下幾顆來。但這里打棗,須得棗子熟透溏過了才開始。那幾天,全村歡天喜地,誰家打棗,鄰里鄰居都提著筐子籃子來幫著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可以趕去吃。打棗人搖動棗樹,或用一根長桿子敲著棗枝,那棗子頓時就像紅雨似的嘩啦啦撒落下來,輕輕擊在揀棗人的頭上、臉上、背上,斑斑駁駁地立刻把地面染成一塊花毯子。而嘻笑歡鬧的吃棗的人,豪爽的聲浪拋來拋去……

        伴著秋忙,禾場上的梿枷聲“乒乒乓乓”一天比一天驟響了。場,就設在自家的窯院或不遠的平地,各樣莊稼齊整地沿場繞成一個弧。一家一戶就在這場院打、掃、簸、揚。如果是誰家打谷子了,村里相好的下地強勞力準會來幫忙助攻。谷場上,上了年紀的老頭牽著牛,拉著大碌碡,吆喝著,一圈一圈緩緩輾轉;強勞力則排起展展揚揚的兩行人馬,掄起梿枷,從東頭往西頭對打,迅疾的火燒梿枷呼嘯起來,擊打出高原仲秋特有的樂曲!

        陜北還有踩場、揚場號子。起場了,谷堆堆積起來,男人們揮動木锨,動作舒展地順風高高拋揚,那一拋漂亮的弧線下,谷殼似黃色的流蘇飄飛,而金黃飽滿的顆粒,就像珍珠似的唰、唰撒下來。女人們則把簸箕高高舉過頭頂,輕輕搖蕩簸揚。這時明快歡悅的號子就不知不覺地從她們嘴里哼出來了:

 

    歐——

    風神婆喲,快刮喲!

    風神爺喲,快刮喲!

    ——噢嗬嗬呀嗨!

 

        沒有什么神秘,據說這只是一種為減輕繁重勞動強度的即興唱,天上地下,從遠到近,都可入詞。

        最有意思的當數吃“獻場糕”了。打谷那天,當揚簸干凈的圓錐形谷堆在夕陽的斜輝中最后堆積起來,主人家就端著幾大盤碟油糕、糕角上場了。這是農家祭祀五谷神的風俗。進場,先要把一個油炸的面捏金蟾塞入谷堆,然后將油糕掰成小瓣天上地下敬祭,最后把獻場糕分給看熱鬧的娃娃們后,便把場上所有一天幫忙打谷的相好親朋招呼回家盡興吃喝去了。

        ——金蟾!金蟾折桂,五谷豐登。這二者到底有什么聯系,寄托什么向往和追求呢?莫非是寓意天、地、人共享豐年么?!農家的心,永遠是個深奧莫測、奇幻的謎!

        潤月天年,八月末,繁忙的收獲季節就臨近尾聲了,農家可以稍稍喘口氣了。現在,八月的鄉村傍晚,彌漫著淡淡炊煙,一行南飛的大雁自由地嗷嗷叫著在純凈而高遠的天空飛過。遠處山坡上,蜜蜂在瓦藍的炒面花間嚶嚶環繞,牧歸牛兒脖子上的銅鈴鈴徐緩地叮當響著。農家小院這時顯得格外恬閑和優美,我不妨領你到這黃土高原的村落窯院走一遭吧。朋友呵,也許你到過許多地方,但你領略過八月天黃土高原千山萬壑中這些遙遠山村的獨特風貌嗎?

        是的,多少人曾描摹謳歌過陜北窯院,窯洞! 但我要說,對陜北窯洞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那還只有我們陜北人。我的一位年輕的陜北詩人朋友曾熱情唱到:“如今我已從豁亮的月弓窗下走出,走了很遠還沒有走出你的深情;我想山川是高原皺臉上展開的笑眉,你是望著我背影的母親的眼睛——啊,陜北的窯洞!”舉世矚目的陜北窯洞,偉大的搖籃!在這里,曾一代代誕生了那像山丹丹一樣靈秀俊美的女子,一代代誕生了那像黃牛犢一樣結實健壯的后生,也曾誕生了古老而悠揚的信天游歌聲、新世紀摧枯拉朽的人民革命運動和最輝煌燦爛的智慧思想呵!

        陜北村舍院落,住得拉拉撒撒。一家一戶都是土窯或石頭、磚箍起的窯洞,窯檐一擺兒都用青石板壓起。牛棚、豬圈、雞窩就搭在院墻的外邊。這時令,窯沿垴畔、坡洼上,已開始矗立起一垛垛拱形輪廓的金色的干草堆,像一幅幅康斯泰布爾筆下的風景畫。窯洞兩側,掛著一串串紅辣椒,黃煙葉。門樁上,交叉風晾著束束選做種子的谷穗、糜穗子,給人新穎別致的韻味。明亮精細的窗戶上,貼著紅艷艷的剪紙窗花,顯得和諧而自然。

        主人會熱情厚道地招待你的。陜北人,極看重“門風”。誰家若對客人冷淡和怠慢,立刻會遭到全村人的嘲笑和斥責:門風不好。你也要隨和些,入鄉隨俗。你快上炕,他們會騰地端上來一篩子紅棗、一簸箕南瓜子或噴香的爆玉米花的。你就大口吃,吃得有股粗勁厚實勁,不然他們也會說你“生分得和城里人一樣。”呵,都市,以高雅的景德龍盤、日本鶴碟來炫耀門面,鄉野人,則以粗篩子、大簸箕來撩撥人心。游人呵,面對它,你會產生一種什么感慨呢!

        陜北八月的農家風味飯食,有用軟糜子和炒面花做的炒面,有碾扁的麻粒和小米、紅小豆熬煮就野小蒜吃的麻湯飯,有蕎面搓成卷狀的圪饦和羊肉……你聽那些遠古流傳下來的鄉諺:“苦水里泡,崖畔上扎,藍格瑩瑩的炒面花”;“八月小蒜麻湯飯,香得老婆親老漢”;“蕎面圪饦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陜北人竟把那些野花野草和飯食都抒上了詩意,編到歌里去了。單就聽這些頌詞兒,你就會急切地想品嘗這些農家飯食的獨特風味了。

        遠道而來,還是請你在這農家窯洞喝上幾口酒,洗洗八月風塵吧。在這豐收年景里,主人會為你的到來設酒宴,像陜北人說的:喝燒酒的。也許,你會碰上這地方盛行的“搭平伙”的。搭平伙,就是七八個或十來個相好的,人人出平均的一份,然后湊在一起吃大鍋飯。多古老的風俗!山溝溝人難得有外出觀光開放眼量的機會,也難得有常聚會的熱鬧日子,便世世代代延續下了這些古老的鄉俗。

        陜北人喝燒酒,氣氛熱烈而又別具一格。他們喝酒要唱歌,邊喝邊唱,叫“唱酒曲”。開席,要由主人先唱《請酒曲》:“有個酒曲喲唱起來,八仙桌兒當中擺,象牙筷子對撒開,銀壺金盅轉開來——咿呀啊噢外” 。歌畢,傳壺遞飲,為賓客敬酒三巡,便哼哼唧唧、吆五唱六開始了。

        酒曲兒唱詞頗多,有告坐歌、要酒歌、對酒歌、讓酒歌、祝酒歌、退酒歌等等,每種歌詞末尾都要加一句“咿呀啊噢外”。哪個來遲了,進門還要來一段敬酒大唱喏。但酒曲中,唱的最多的是罰酒曲,這是輸拳者以歌代酒時獨唱的歌子,又是他們顯露才華的機會,所以非常自由,親切。你看,那青年后生被劃住了,他即興就編出了一段:

 

    一來我年輕,

    二來初出門。

    三來人生認不得個人,

    好像那孤雁落鳳群。

    展不得翅,

    放不開身,

    叫聲親朋多擔承,

    擔承我們年輕人初出門。

 

        嘖嘖,看說得多美!浪漫而風趣,調侃而詼諧。既恭維了別人,又表現了自己,真是一箭雙雕呵。

        你不會唱酒曲,酒量又不大,一定有些發怵吧。不必發怵,有人會代你喝的,遠道而來大家都會擔承你的。那么,你就乘興傾聽他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唱的那一支支遠古流傳下來的酒曲吧:《好漢秦瓊》、《趙子龍》、《李自成》、《蓋世英雄好》……在酒場上唱這些壯懷激烈的千古韻事,到底給人一種什么意味呢!呵,這些不知形成于哪年哪月的,僅僅只流傳于陜北黃土地域上的酒曲兒呵……

        你不要擔心他們,他們不會借酒發瘋的。陜北人,穩重厚實,貪酒而不酗酒,粗豪而不蠻野。醉酒哭天是被這里人們視為丟人,失尊,沒出息的。不然,怎會有一曲“酒壞君子水壞路,神仙也出不了酒的夠”的停酒曲呢。這樣心曠神怡、盡興共飲,可真是妙極了!你不是早想親目一睹陜北腰鼓么,不妨提出來吧。只要你提出,他們不會回絕你的。他們會嘻嘻一笑,腰一扭,臉一抹:哈哈,打得不好……可是,腰鼓卻拿出來掛在肩上,束在腰間了。

        陜北被譽為“腰鼓之鄉”,老漢后生都會打這東西,連五六歲的猴小子也會來兩下。于是,腳地下,后窯掌空地,或院落,立刻成了腰鼓場。四個或八個年輕后生立即揮動鼓槌,扭動著對打起來。

        他們不會忘記尊貴的客人。第一個腰鼓舞姿準是“三參拜”。接下來,“鳳凰三點頭”、“金雞獨立”、“青龍擺尾”……一個個獨具千秋的舞姿令人眼花繚亂。那完全是一種粗獷的剛勁豪放的力的造型啊!怪不得外國人連連嘖嘆說走向陜北,才看到地地道道的中華民族的藝術呢!而最來勁的也許是“野馬分鬃”、“大過堂”幾招,簡直絕了!伴著“咚叭咚叭咚咚”的強烈節奏,那股虎勁、那股狠勁、那股狂勁、那股野勁的氣勢和魅力,全淋漓盡致地發泄出來了!鼓聲急,槌綢飛,小伙子們騰空飛躍、胯下擊鼓的一剎那,突然顯得那樣威武,那樣雄魄。

        ——哦,多么舒坦、和諧、寬慰、友善的八月秋夜!普通的莊稼人,為表達自己的盛情,會在這豐收之夜興味酣然地紅火鬧騰一個通宵的。

        看著粗獷的腰鼓,聽著自由自在的酒曲,游人啊,你盡可以領略陜北人身上所凝聚的那種古老而偉大的精神內涵,你也盡可以讓那些神奇而浪漫的想象力自由馳蕩。是的,黃河流域這塊遠古而博大的土地,軒轅浩氣,華夏始祖,開創江山,拓土萬里,最早開拓了這片疆土呵!于是,大禹的部落,鎮臥狂流,鑿通了泛濫而災難的黃河古道;偏遠地黎民,斬山湮谷,修筑了氣勢壯闊的秦直大道。仰韶文化在這里孕育了古老悠久的信天游,粗獷的腰鼓、秧歌舞,新月形的窯洞,柔美的窗花……成熟的八月,一部神奇的書! 八月完成了一幅光閃閃亮錚錚的偉大的陜北自我畫像啊……

        這時,也許你會突然擊節惜嘆:八月太快了,在陜北呆得太短了,對陜北的概念太膚淺了。是這樣么,遠方的友人?!那么,我勸你在下一個八月再來吧,再重新體味這成熟肥厚金黃的八月吧。因為啊,因為,八月永遠給你一種豪宕、豐饒、美麗的色調。因為啊,陜北八月實在具有著另一種風土,人情;另一種重托,深邃;另一種精神、智慧和哲人的思考啊!——

        哦,我的黃格燦燦、紅格丹丹、綠格瑩瑩、紫格楚楚、藍格瓦瓦、黑格玖玖、白格生生的,五彩斑斕的陜北八月天啊!我的甜格浸浸、香格盈盈、酸格溜溜、俊格蛋蛋、丑格乎乎、巧格靈靈、自由自在、富足、豐饒和溫暖的鄉村八月天啊……

        朋友,你來吧,我的陜北的八月會厚待你的……

(著名散文家史小溪作品選)


作者簡介

史小溪,男,1950年5月生,陜西省延安市人。原《延安文學》主編,資深編審,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名譽主席。散文代表作選入《華夏20世紀散文精編》《百年美文》《中國新文學大系》《新中國散文典藏》及初高中、大學標準課本、課外選讀等數十家出版社的版本。散文集《純樸的陽光》獲新時期30年中國西部散文獎,散文集《最后的民謠》獲全國第6屆冰心散文獎,中國散文學會成立30年授予“散文理論貢獻獎”。收入國家21世紀重點工程圖書《中國散文通史》(當代卷)專章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