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方式,即結構的機理與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的認識。所以,綜合不是關于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認識的簡單相加,綜合后的整體性認識具有新的關于對象的機理和功能的知識。綜合的成果往往導致科學上的新發(fā)現(xiàn)。
陳海松,1914年生于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洼村(今屬湖北大悟)。1930年春參加童子團,任大隊長。同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1年春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紅4軍第12師36團連政治指導員、...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少年聰穎,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中學,1923年畢業(yè)于頗負盛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后投身于馮玉祥的西北軍,因戰(zhàn)功顯赫,由排長逐級遞升至師長。1930年,中原大戰(zhàn)...
楊克明,原名陶樹臣,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縣(今屬重慶市長壽區(qū)),1925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郭滴人,原名郭尚濱,1907年出生于福建龍巖一個貧農(nóng)家庭。童年的郭滴人發(fā)奮學習,后因家境貧寒不能繼續(xù)上學,便到漳州當學徒,1923年得到叔父的資助到廈門集美學校讀書,開始接觸進步思想。自小的艱辛生活,讓郭滴人...
夏云杰,又名夏云階,1903年出生在山東沂水四十里堡鎮(zhèn)金場村。因家境貧寒,1926年3月逃荒到黑龍江省湯原縣,以耕地為業(yè),農(nóng)閑時到當?shù)睾诮鸷咏鸬V做些零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投身抗日斗爭的行列。1932年11月加...
王德泰,原名王銘山。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蓋平縣(今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26年到吉林省延吉縣茶條溝謀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擔任延吉縣反帝同盟組織...
王德泰,原名王銘山。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蓋平縣(今遼寧省營口市大石橋市)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926年到吉林省延吉縣茶條溝謀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擔任延吉縣反帝同盟組織...
羅南輝,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一個農(nóng)民家庭,早年曾在水煙鋪做工。1926年進入川軍江防軍第7混成旅當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所在部隊從事兵運工作。他團結教育下層士兵,組織成立“士兵聯(lián)合會”,...
武胡景,1899年出生于河南孟縣。1921年夏考入唐山交通大學預科,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24年4月,任唐山社會主義青年團地委書記。同年夏,受中共中央選派赴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大學學...
王復生,原名王濡廷,1896年9月出生于云南省祥云縣。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預科班。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思想的熏陶,王復生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下,王復生與鄧中夏等19人發(fā)起成立了中國第...